我们每天都会穿上自己的鞋子,跑鞋、登山鞋、篮球鞋,场景不一样,选择就不一样的。轮胎就是摩托车的“鞋子”,它承受车身上的重量,吸收冲击和振动,那么本期,CFMOTO的工程师就跟大家聊聊关于轮胎里面的硬核干货。
形式上:真空胎,已成为主流 轮胎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有内胎的,和真空的。有内胎属于早期的产品,目前卡车、客车因载重需求还在用,而摩托车和汽车都换上了主流的真空胎。
真空胎最大优点如图所示:充气后外表张力增大,即便是遇到钉子之类的东西,不会像气球一样迅速憋掉,不拔出来坚持跑个一百多公里没啥问题。


此外,真空胎没有了内胎的摩擦,在高速剧烈骑行时热量直接从轮辋散出,比传统轮胎降温20%以上。这就意味着爆胎几率大大减少,有利于增加稳定性和提高车速。


CFMOTO在售全系车型均为真空胎
结构上:子午线,技术更高级 说完了最里面,再来说说中间那层:早期产品用的是斜交结构 Bias,用的棉纤维的帘布,由于棉的强度太低,那干脆封进去20+层,每一层按照一定的角度相互交叉排列。好比是冬天穿的网格状的毛线衣,被扎破一个小洞,很快洞口就逐渐扩大,导致整件报废。
伴随真空胎诞生的,叫子午线结构 Radial,它不是交叉而是平行排列的。同时为了增加强度,内部还设有钢丝或者复合材料层,防刺穿能力和耐磨性提升!


层数少、性能佳的子午线轮胎
如果把橡胶看作水泥的话,子午线结构的就像是钢筋,能承受各种外力冲击,耐磨性能显著提高。强度上来了就不需要那么多层,重量减轻5~8%。再加上胎体薄,柔软,故而可明显降低震动冲击,骑行平稳舒适。


CFMOTO在售车型轮胎除狒狒外,均为子午线结构
材料上:热熔和半热熔的抉择 里面中间都说完了,再聊聊最外层,根据橡胶和辅助材料的调配比例不同,主要分为热熔和半热熔。
热熔热熔,顾名思义就是温度一定阶段就会熔化。准确来说是与地面摩擦生热到85度左右时,外层的特殊橡胶开始变成粘粘的凝胶状,提供超乎想象的抓地力。


春风日上,250SR赛道版的热熔胎
热熔胎专门为比赛而设计,在场地铺装路面的弯道表现超强。主要缺点就是损耗大,正常800km左右,赛道的话100km就得换,成本很高。
另外,马路上的砂石杂物很多,夏天的话,高温致使轮胎偏软,粘了这些东西会影响抓地力;冬天呢,室外温度低,如果没有暖胎设备,达不到工作温度,性能也会打折扣。所以全热熔胎并不适合大多数场景。


为250NK赛道体验准备的热熔胎
这时候,半热熔胎就出现了。它能穿梭在砂石雨水等各种路面,较少粘起杂质,兼顾了性能、耐磨、安全性三者的平衡。而且当表面温度升高到60多度时,半热熔能达到热熔胎约70%的抓地表现,又被称作“运动胎”。
最重要的是,寿命在15000km左右,性价比突出。如果不追求赛道极致的话,半热熔才是日常杀器。


CFMOTO在售全系车型均配备半热熔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