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摩友都有一个压弯的梦,想着自己在道路上,穿着一身帅气的骑行服,骑着一辆狂拽酷炫的摩托,每次驶过弯道都可以完美的压弯。

为什么大家都想学压弯?因为压弯更快,更酷,更专业

摩托车过弯动作最早是采用拧麻花的动作,这种动作特点是摩托车向地面倾斜,而人向摩托车的反方向倾斜,趋向于直立。这种动作优点是与身体不动过弯相比缩短了一点入弯和出弯的时间。而缺点显而易见,就是摩托车倾斜的角度更大,轮胎更容易到达极限,失去抓地力而摔车。
而目前主流的过弯方式是侧挂磨膝过弯,这种方式的特点的特点是人向地面倾斜,而摩托车向人的反方向倾斜,趋向于直立。和拧麻花过弯的动作相比,磨膝过弯时摩托车更趋向于直立,车身倾斜角度更小,入弯出弯速度更快,轮胎更不易达到极限。

同样,伸腿过弯也有这种效果。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磨膝过弯动作更是演变成更加夸张的磨肘过弯及更更更夸张的磨肩过弯,高危动作,请勿模仿。

无论是磨膝、磨肘、磨肩过弯都是为了改变重心,来获取合适的转弯半径和最短的过弯时间。重心离弯道圆心越近,转弯半径就越小,需要的抓地力就越小,更快地过弯。同时这种过弯方式相比传统的过弯方式,显得更加的帅气有型,这个也是现在很多人会跑上路练习压弯的一个原因。

侧挂磨膝过弯时从197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MotoGP上的一位赛车手首次在公路摩托车比赛中使用侧挂磨膝过弯,这个赛车手就是GP史上第一位来自美利坚的世界冠军——肯尼·罗伯茨(Kenny Roberts)。那个时期的摩托车大多属于动力凌驾在车架与轮胎的性能之上,车手们的习惯是以高速入弯,尽可能迟地刹车,然后务求以最稳定的方式通过弯道。肯尼·罗伯茨却逆其道而行之,很早刹车,然后很早打开油门,后轮突破抓地力,以泥地比赛那样的“滑胎”方式过弯。于是,尽管刹车比对手们早,但他在弯中以及出弯的速度则要快很多,从而抛离对手。

肯尼·罗伯茨也是凭借侧挂磨膝过弯,赢取了1978、1979、1980连续三年的GP500赛车冠军。与此同时,这种全新的过弯方式也是给MotoGP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罗伯茨获得令人吃惊的成绩之后,所有GP车手都开始采用他这种“磨膝过弯”的方式。